治疗性运动 --- 颈椎篇

 

什么是治疗性运动?

治疗性运动是系统的、有计划的身体动作、姿势或活动的表现,旨在帮助患者 / 客户达到一定的目的。它是由物理治疗师设计的运动治疗方案,是针对每位患者或客户的独特需求而个性化设计的。

 

基本的运动治疗干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感知觉训练、脊柱稳定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脊柱稳定的基础人体力学) 等。但应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反应做相应调整与修改。具体如下图

 

 

 

颈椎治疗性运动

 

一 颈椎运动感知觉

 

患者姿势及治疗方式:由仰卧位开始,进阶到坐位和其他可以耐受的功能位。

 

  •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疼痛并且无法或不想移动头部,则从被动运动开始。在轻微点头运动时被动移动头颈部使其屈曲、伸展、侧屈和(或)旋转以找到患者最舒适的位置,如有必要可以用枕头支撑头部和颈部。

  • 描述你采取此治疗方式的原因和治疗作用机制。

  • 让患者识别在静息位内外运动时症状的变化。

  • 让患者练习移入和移出该位置来增强控制。

  • 如果患者在坐位和站立位时不能保持这个姿势,在受伤后或术后急性期可能适合佩戴颈托,但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避免患者形成依赖。

 

二 灵活性/活动性

 

牵伸技术

 

操作方法:在屈曲、伸展、侧屈及在侧弯合并旋转,直到需要牵拉的组织被拉紧。然后以一种可控的方法稳定姿势,治疗师身体向后倾斜来施加牵引力。

 

关节松动术

操作方法:通过拇指用力,将椎骨棘突向头端 (向上)滑动。

 

图片

△ 改善颈椎屈曲

 

操作方法:通过拇指用力,将椎骨棘突向尾端(向下)滑动。

 

图片

△ 改善颈椎伸展

 

操作方法:将两手的拇指放置在三关节复合体受限节段上侧的棘突,使其向受限方向旋转。通过拇指用力,将椎骨棘突向头端前内侧方向滑动。

 

图片

△ 改善颈椎旋转

 

操作方法:第二掌指关节的内侧应与待操作的关节突关节边缘接触,并将手的其余四指放在颈部后外侧放松患者的颈部。第二掌指关节用力,以 45°向前上内侧方向(或向上)滑动小关节。

 

图片

△改善颈椎旋转和侧屈

 

肌肉能量技术

操作方法:治疗师站在治疗床床头,用一只手支撑患者枕部,另一只手放在前额,让患者慢慢向上看,就像向后仰头,并对患者的枕骨施加阻力,使患者的枕下肌群产生较为轻微的等长收缩。当患者放松时,被动地屈曲头部至新的活动范围以保持获得的放松效果。

 

图片

△改善颈椎屈曲

 

操作方法:治疗师站在患者的头部处,将手指放在枕骨下,双手环绕患者头部两侧,将患者头部屈曲置于活动范围末端,然后将患者的头颈向受限的方向旋转(如向左旋转受限,则将头部向左旋转至活动范围末端)。一旦患者到达末端,嘱患者朝相反的方向看(如向右看),同时治疗师用轻微的阻力施加于头部侧面来抵抗这种移动。保持 3~5 秒之后,让患者放松,使头部旋转更大范围。如有必要则重复该动作。

 

图片

△改善颈椎旋转

 

三 稳定性训练

 

图片

 

改善肌肉表现、心肺耐力和功能性活动的训练,以局部深层肌群和脊柱外周多节段稳定肌群的激活为背景

 

1.肌肉表现

颈深屈肌 - 激活与训练

 

操作说明:轴向后伸(颈椎后缩)涉及下段颈椎和上段胸椎伸展,从而使颈椎前凸稍微变平,“抬起”头部。

 

图片

 

下颈段伸肌的激活与训练

 

操作说明:监测肌肉耐力。A. 在训练脊柱稳定性时,利用 Stabilizer 的压力生物反馈计(© 2006 Encore Medical, L.P.)向患者提供视觉反馈。B. 将 Stabilizer 折叠成 1/3 大小置于颈椎下,在轴向后伸脊柱中立位下进行头部屈曲测试。

 

图片

 

颈部稳定性训练

 

操作说明:仰卧位下的颈椎稳定肌群的肢体负荷进阶。最大保护阶段:A. 肩前屈至 90°;B. 肩外展至 90°;C. 体侧肩外旋。中度保护阶段:D. 肩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前屈或外展;E. 对角线模式。

 

图片

 

操作说明:俯卧位下的颈椎稳定肌群的肢体负荷进阶。最大保护阶段:A. 体侧肩外旋,肩胛骨内收;B. 肩肘 90°/90°,水平外展,肩胛骨内收。中度保护阶段:C. 全关节活动范围抬高肩部;D. 肩水平外展,90°外旋,肘伸直,肩胛骨内收

 

图片

 

操作说明:不稳定支撑面增加了训练颈椎稳定肌群的难度,要求患者有更高的运动控制能力,包括上肢运动,如对角模式。A. 坐在大健身球上。B. 四点支撑俯卧在健身球上。C. 站立位头枕球靠墙。

 

图片

 

颈部等长和动态训练

操作说明:自我抗阻等长运动。A. 颈部屈曲。B. 颈部后伸

 

图片

 

操作说明:训练短缩的颈屈肌,同时弱化胸锁乳突肌在颈屈曲时的代偿,以恢复肌肉间力量的平衡而达到颈前部的稳定。

 

图片

 

操作说明:增强颈部和上胸部屈伸稳定肌群力量的高阶运动。A. 起始位置:坐于一个大的健身球上。B. 然后往前走,把球滚动至背部。当球位于中胸部下方时,颈屈肌必然会收缩以稳定脊柱。C. 继续往前走直到球位于头下方,此时,颈伸肌必然会收缩以稳定脊柱。在 B 和 C 两个位置上来回走,交替训练颈屈肌和颈伸肌的稳定控制能力。可加入手臂运动或手臂持重运动,逐步进行进阶训练。

 

图片

 

2.心肺耐力

 

有氧训练为有脊柱症状的患者提供了许多益处。它不仅能够提高心肺耐力,而且能带来愉悦的感觉以及能够减轻症状。有些有氧运动是在脊柱的最大活动度末端进行的,如最大屈曲或最大后伸。有氧的运动有很多,比如骑自行车、步行和跑步、爬楼梯等。

 

在本书籍中还为大家总结了对有氧运动原则:

 

1)设定靶心率和最大心率。

█ 最大心率通常等于 220 减去患者的年龄,或者是症状限制的心率(心肺症状发生时的心率)。

█ 靶心率是最大心率的 60%~80%。

 

2)应进行 10~15 分钟的热身运动,包括颈部和躯干活动。

 

3)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 如有必要,选择那些使患者症状缓解的脊柱运动。

█ 不是所有人的体能水平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能让所有人都进行相同的运动。如果患者不能正确完成动作,任何一项运动都可能有害。

█ 避免肌肉骨骼系统结构的过用综合征。应该使用合适的设备,如合适的鞋,在负重运动中给予较好的生物力学的支持。

 

4)加快运动的节奏以达到靶心率,并维持这样的节奏运动20~30 分钟。

 

5)进行 5~10 分钟的缓慢的、全身性的、重复性的运动和牵伸活动作为运动后的整理。

 

6)有氧运动的频率应该是每周 3~5 次。

 

7)运动强度应设定在个人的承受范围内。训练时间增加,强度增大而没有足够的休息(恢复)间歇时间,通常会导致过用综合征。每周运动的频率或时间的增加不要超过原有强度的10%。如果在运动时出现疼痛,应当警惕并降低运动的强度。

 

3.功能性活动

 

早期功能性训练包括教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如安全翻身、从卧位转移到坐位 (或从坐位转移到卧位)和从坐位转移到站位(或从站位转移到坐位)。同时患者也要在早期的肌肉功能训练中学会如何激活核心肌群以达到节段性稳定。当患者掌握了运动中正确控制脊柱的技能时,可增加运动的频率以发展肌肉耐力,也可增加阻力以发展力量。改良相关运动以模拟重返工作或体育相关的活动。比如:重复搬运物品、旋转或转身、重复推和拉等。

BACK
传真:010-63701832
电话:010-63701833